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復康
7個階段物理治療缺一不可
前十字韌帶斷裂患者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 重建手術)後必須接受全面的物理治療才能安全地重投運動。
完整的ACL重建手術後物理治療可分成7個階段。沒有接受完整的復康容易患上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遺症甚至再一次前十字韌帶斷裂!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康復時間
前十字韌帶斷裂患者接受ACL重建手術後3-6個月可以回復正常生活,若要安全地重投高水平運動,就需要大約9-12個月。
進度因個人生活習慣、受傷方式(接觸性或非接觸性,是否牽連至半月板、後十字韌帶、膝內或外側韌帶、骨折等)、手術方式及復康的積極程度而有所差異。操之過度或者疏於復康都會引起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遺症甚至再一次前十字韌帶斷裂!!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遺症
ACL重建手術常見的後遺症包括:
1. 肌肉萎縮
2. 膝關節活動幅度下降
3. 退化性膝關節炎
一般而言,前十字韌帶斷裂患者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只要接受完整的物理治計劃,患上以上後遺症的機會是很小的。過早重投運動,沒有完成7階段的物理治療是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遺症的主因!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物理治療7個階段7大目標
ACL重建手術後物理治療可分為7個階段並且有以下7大目標:
-
保護重建之前十字韌帶防止再度撕裂
-
減少膝關節腫脹及疼痛
-
回復膝關節活動幅度
-
改善下肢肌力
-
改善本體感覺及平衡力
-
維持心肺功能
-
改善生活功能及運動表現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物理治療7個階段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物理治療第1階段
前十韌帶重建手術後第1 - 4 星期
此時膝關節腫脹及疼痛限制了活動幅度也抑制了股四頭肌收縮,行路及上落樓梯也上分困難。剛剛重建的前十字韌帶也十分脆弱,必需小心保護!然而適當的負荷也是恢原的必要條件!因此巧妙地平衡保護及運動是此階段的首要任務!

1.保護重建之前十字韌帶防止再度撕裂
-
此階段的復康運動以低負重為原則,避免跑動及跳躍
2. 減少膝關節腫脹及疼痛
-
冰敷及應用 POLICE principles
-
電療
3. 回復膝關節活動幅度
良好的膝關節活動幅度對日常生活及運動表現都十分重要!物理治療師會透過以下方法改善膝關節活動幅度
i
-
手法治療(Manual Therapy)

髕骨鬆動(Patellar Mobilization)

傷口疤痕組軟組織鬆動(Scar Mobilization)
-
運動治療 (Therapeutic exercise)
修補好的前十字韌帶仍然比較脆弱,進行運動時以無痛為原則,不應引發任何痛楚。
-
增加膝關節活動幅度

伸直:heel prop

屈曲:wall slides
4. 改善下肢肌力
股四頭肌對回復正常生活及運動表現均十分重要!上樓梯需要它,跳高搶籃板也需要它!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股四頭肌因水腫及疼痛變得無力。所以手術後便要馬上開始訓練四頭肌!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常見運動如下:


Terminal knee extensions

Wall Sits

Straight leg raise

Air Squats
5. 改善平衡力


重心轉移

單腳平衡
6. 改善生活功能
-
手術初期需使用拐杖並以正確步態行走,直到膝關節可以完全伸直,當患者股四頭肌有辦法自主收縮,便可以脫離拐杖。
進入第2階段物理治療的條件
-
不用拐杖正確步姿行走
-
膝關節可伸直至0度
-
膝關節可主動屈曲至100-120度
-
直膝抬腿時膝關節可以保持在0度位置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物理治療第2階段
前十韌帶重建手術後第5 - 8 星期
ACL重建手術後4 星期,活動能力大有改善。物理治療師會開始肌力訓練,為往後的復康打好基礎。然而前十字韌帶此時仍十分脆弱,膝關節活動幅度仍然未正常,因此肌力訓練強度不宜過高,患者仍要繼繼改善膝關節活動幅度。
1.保護重建之前十字韌帶防止再度撕裂
前十字韌帶仍然十分脆弱,不能進行跑、跳、急停轉等高撞擊性運動。
2. 減少膝關節腫脹及疼痛
按需要進行冰敷及電療。
如運動後,膝關節腫脹及疼痛增加便要減少運動強度及時間。

3. 回復膝關節活動幅度
在這個階段,物理治療師會繼續以手法治療改善膝關節屈曲伸直幅度。
患者仍然勤做階段1的關節運動。
4. 改善下肢肌力
當膝關節消腫,沒有疼痛後便可以開始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提升肌肉力量。然而前十字韌帶此時仍然十分脆弱,肌力訓練強度不宜過高。常見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運動如下:

Leg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