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唔需要自己嚇自己!
疼痛位置可以初步判別可能成因!
相信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運動愛好者,對於「前膝痛」3隻字不會陌生。當膝頭前面或者菠蘿蓋周圍出現痛楚的時候,普遍都會認為是否患上跳躍膝或者跑者膝,甚至懷疑半月板或者十字韌帶會否受傷。然而,膝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由相當多的組織組成,要初步判別前膝痛,可以由疼痛的位置入手。
前膝痛的各種成因及其治療方向
前膝痛的原因有很多,要處理前膝痛帶來的痛症,就需要先找出根源所在,通過詳細檢查前膝痛的位置,結合病史、臨床癥狀及其他臨床測試結果作出診斷,找出軟組織受傷或錯位位置,才可以做出準確治療建議。前膝痛的成因及其臨床癥狀如下:
前膝痛原因2:
跑者膝
跑者膝(Runner’s Knee),學名為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常見的前膝痛成因之一。跑者膝一般不是由結構損傷引起,主要成因是髕骨錯位(Patella Tracking Dysfunction),是指菠蘿蓋沒有在它該有的軌道上行走,令菠蘿蓋在大腿骨滑動時接觸面減少,導致壓力由平衡分散變成集中在局部區域,久而久之髕股關節勞損,引起前膝頭痛。
跑者膝典型症狀包括以下:
-
疼痛分散包圍膝蓋
-
長時間坐著會感到膝頭隱隱作痛
-
蹲︑跪及落棲梯時會加劇
-
活動膝頭可能會發出卡卡聲
-
外觀上可能會出現髕骨錯位包括外翻(Lateral Tilt)︑外移(Lateral Shift)或旋轉(Lateral Spin)
髕骨錯位a. 髕骨外移, b. 髕骨外旋, c. 髕骨外翻
跑者膝的治療方向:
-
增加股內側肌控制
-
穩定髕骨
前膝痛原因3:
ITB 症候群
ITB 症候群或者 ITBS,是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的簡稱,是常見的前膝痛成因,常見於長跑愛好者。髂脛束(Iliotibial Band)簡稱 ITB ,是位於大腿外側一條很厚的筋膜組織,連接髖關節及膝關節。ITB 緊緊地粘附在股骨之上,中經過股骨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 of Femur)。ITB 與股骨外上髁之間的軟組織有豐富血管及神經線,當ITB張力過高擠壓軟組織便會引起痛楚,形成 ITBS。
ITB 症候群典型症狀包括以下:
-
膝關節外側刺痛,跑步、落斜坡及落樓梯時尤其嚴重
-
膝關節外側有卡住有響聲
-
膝關節外側腫脹
ITB 症候群的治療方向:
-
放鬆大腿外側肌群
-
訓練臀部肌群
-
降低 ITB 張力
前膝痛原因4:
髕骨下脂肪墊症候群
髕骨下脂肪墊(Infrapatellar fat pad)位於菠蘿蓋下方,髕骨肌腱底下。脂肪墊會隨住膝頭活動時滑動,但當被反複受壓的時候,可能因為勞損而發炎腫脹。脂肪墊不再平順,令膝頭屈曲同伸直時不順暢,嚴重可能會錯位進而被擠壓或撞擊,形成髕骨下脂肪墊症候群(Infrapatellar fat pad syndrome)。
髕骨下脂肪墊症候群典型症狀包括以下:
-
膝頭前面有腫脹感
-
按壓髕骨肌腱兩邊會有痛感
-
用力踢腳、急停加速或跳躍會有痛感
髕骨下脂肪墊症候群的治療方向:
-
加強膝關節穩定性
-
避免脂肪墊再受壓
前膝痛原因5:
鵝掌肌腱/滑囊炎
鵝掌肌腱(Pes anserine Tendon)是由3條肌肉的肌腱所構成,分別為縫匠肌(Sartorious)、股薄肌(Gracilis)以及半腱肌(Semitendinosus)。當3條肌肉同時出力的時候,可以做出翹腳動作之外亦會幫助穩定內側膝頭。而在鵝掌肌腱同小腿骨之間,有鵝掌滑囊(Pes anserine Bursa),當兩者被長時間反複摩擦,可能會因為勞損而發炎腫脹,滑囊或者肌腱不再平順,令動作不順暢之餘,還會產生痛楚,形成鵝掌肌腱/滑囊炎(Pes Anserinus Tendinopathy/Bursitis)。
鵝掌肌腱/滑囊炎典型症狀包括以下:
-
膝蓋前內側會有明顯壓痛點
-
久坐後突然企起身的瞬間會痛
-
上落樓梯、跑跳或者翹腳會有痛感
-
可能會半夜痛醒
鵝掌肌腱/滑囊炎的治療方向:
-
放鬆內收同膕繩肌
-
降低鵝掌肌張力
為何我的膝頭一直反覆疼痛?
如果前膝痛的問題持續,就需要考慮是否出現以下情況:
-
過度使用膝頭缺乏足夠休息(Overuse Syndromes)
-
突然增加運動量令組織沒能及時適應
-
動作控制或姿勢不佳導致膝頭負荷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