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的症狀及處理方法

韌帶是連接骨頭與骨頭之間的膠原蛋白組織,主要功能是穩定關節以及提供本體感覺。韌帶拉傷(Ligament Sprain)是指當關節被突然拉扯,導致附近的韌帶組織被過份伸展,就可能會引起韌帶撕裂。韌帶拉傷可以發生在韌帶中段位置,以及韌帶附著在骨頭的位置,嚴重的韌帶拉傷甚至可以引起骨裂(撕脫性骨折, Avulsion Fracture)。 

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可以點處理? 

 
 
 
 
 
 
 
韌帶拉傷的症狀

韌帶拉傷的症狀

1. 受傷部位變得腫脹

2. 拉伸受傷位置引發痛楚

3. 關節活動幅度下降

 
 
韌帶拉傷的程度

韌帶拉傷的程度

韌帶拉傷的嚴重程度,會根據韌帶組織的受損程度以及關節是否變得不穩定,可以分成3個級別:

第一級韌帶拉傷:微小的結構性損傷,局部輕微疼痛,關節穩定
第二級韌帶拉傷:韌帶部分撕裂,關節腫脹伴隨明顯疼痛,關節無不穩定感或有些少不穩定
第三級韌帶拉傷:韌帶完全撕裂,關節明顯腫脹,並且不穩定
 
 
韌帶拉傷康復時間

韌帶拉傷康復時間

韌帶拉傷的康復時間會視乎韌帶撕裂的嚴重程度而定

第一級韌帶拉傷康復時間約 2 - 4 個禮拜

第二級韌帶拉傷康復時間約 10個禮拜以上

第三級韌帶拉傷若需要手術處理,康復時間約 8 - 12個月

如果多條韌帶同時拉傷,則需要更長的康復時間

 
常見的韌帶拉傷

常見的韌帶拉傷

膝關節韌帶拉傷

  1. 前十字韌帶撕裂(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
  2. 後十字韌帶撕裂(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CL Injury)
  3. 內側副韌帶撕裂(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MCL Injury)
  4. 外側副韌帶撕裂(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LCL Injury)
韌帶拉傷

腳腕關節韌帶拉傷

腳腕關節韌帶拉傷即是俗稱的拗柴。根據拗柴的位罝,韌帶撕裂可以分為3種:

  1. 外側腳腕韌帶撕裂:最常是前距腓韌帶撕裂(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其次是跟腓韌帶撕裂(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

  2. 內側腳腕韌帶撕裂:受傷位置位於三角韌帶(Deltoid Ligament)

  3. 腳腕高位韌帶撕裂:受傷位置位於韌帶聯合複合體(Syndesmotic complex)

 
 
 
 
 
 

延伸閱讀

拗柴原因及處理方法

 
 
腳腕關節韌帶
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
急性韌帶拉傷處理方法

急性韌帶拉傷處理方法

如果懷疑自己有韌帶拉傷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 避免拉扯及直接按壓韌帶受傷部位,以防造成更為嚴重的韌帶撕裂

2. 避免強忍痛楚繼續運動

3. 急性韌帶拉傷的處理方法和其他軟組織受傷一樣可以應用 POLICE prinicples,目的是防止傷勢惡化同時確保受傷組織承受合適的負荷。​

4. 如移動就會劇烈疼痛或痛到沒辦法移動,腫脹、緊繃感、疼痛愈來愈嚴重,就要懷疑是比較嚴重拉傷,應立即求醫,如有需要應安排超聲波或 MRI 掃描,依受損程度考慮是否需要手術介入。

 
 
 
 
 
 
 
 
韌帶拉傷
治療方法

韌帶拉傷的治療方法

 

大部分韌帶拉傷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得以痊癒,比較嚴重的第二級韌帶拉傷或三級韌帶拉傷就會在手術治療後再會進行物理治療。韌帶組織癒合時包含3個復原期,分別為血腫期(Hematoma)、增生期(Proliferative)及再塑期(Remodeling),撕裂程度愈嚴重復原時間就愈長。

 
後遺症

韌帶拉傷的後遺症

韌帶拉傷之後,有些人會發覺日常生活工作或者運動都受到影響,因為韌帶拉傷後如果沒有積極進行復康訓練的話,容易會出現後遺症,增加再次受傷的風險。常見的韌帶拉傷後遺症有:

  1. 韌帶拉傷後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導致肌力下降,本體感覺變差,容易再次拉傷

  2. 關節變得僵硬,活動受限

  3. 關節穩定性變差,增加關節之間的摩擦,增加提早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

WhatsApp 查詢
57026988

電話查詢
23662382

​診所地址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

Follow 社交媒體

©2025康現物理治療中心版權所有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