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腿痛到跑唔到?脛骨內側好痛?懷疑骨裂?
原來係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MTSS)作怪!
備賽期間隨著跑量逐漸增加或者想跑快多些少,有些跑手會發覺練跑之後會有小腿痛,甚至一跑便小腿痛,其實可能已經患上脛骨內側痛(Medial Shin Splint)。脛骨內側痛或者脛骨內側應力綜合症(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MTSS),常見於跑步愛好者或需要長期跑跳的運動員身上。患者在運動後會感到小腿痛,脛骨內側中間至下 1/3 位置疼痛,按壓時會有明顯壓痛點。最麻煩的是脛骨內側痛初期的疼痛感可能會隨著熱身後而消失,令很多跑手誤以為只是熱身不足,繼續練跑直到連行路都會小腿痛,才知道小腿已經出問題了。
脛骨內側痛症狀
脛骨內側痛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 運動後會感到小腿痛
2. 脛骨內側的中段至下段 1/3 位置疼痛
3. 按壓脛骨內側時有明顯壓痛點
4. 腳板推進時疼痛會更明顯
5. 熱身後小腿痛可能會下降

哪些人較 易患上脛骨內側痛
以下因素均會增加患上脛骨內側痛的風險:
1. 突然增加訓練強度及訓練量
2. 偏平足
3. 小腿肌肉柔軟度及肌力不足
4. 不合適或設計不良的跑鞋
5. 在硬地及崎嶇路面上跑步

脛骨內側痛成因
1. 重複拉扯導致脛骨內側骨膜發炎
脛骨內側痛成因是重複拉扯導致脛骨內側骨膜發炎。脛骨內側有數條肌肉 :
1. 脛骨後肌(Tibialis Posterior)
2. 屈趾長肌(Flexor Digitorum Longus)
3. 屈足拇長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4. 比目魚肌(Soleus)
這些肌肉在跑步及跳躍時會重複縮短及拉長,為身體提供推進及緩衝,但同時會拉扯脛骨內側附著點上的骨膜組織。骨膜是覆蓋在骨頭表面一層十分堅固的結締組織,而且含有大量的痛覺神經。當脛骨內側被過度拉扯,便會導致骨膜發炎,形成脛骨內側痛。


2.重複受壓導致脛骨內側骨頭組織出現勞損
除了骨膜發炎外,脛骨內側痛也可能是因為脛骨出現骨質疲勞性損傷(Bone Stress Injury)所致。跑步及跳躍時脛骨需要承受很大的衝擊力,如果運動狂熱愛好者訓練過量,骨頭缺乏足夠休息,勞損不斷累積下去有可能會發展成疲勞性骨折,形成後內側脛骨痛。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指的是骨頭沒有適度的休息,承受不了反覆的壓力,造成骨頭上出現小裂痕。


脛骨內側痛治療方法
脛骨內側痛治療重點是平行休息及訓練,但所謂的休息並不代表完全不動。若小腿痛不嚴重,可以嘗試調整訓練量及跑速至沒有疼痛的程度;若小腿痛嚴重,可以暫時轉換成不需讓脛骨承受壓力的運動。
而物理治療師會運用手法治療,如軟組織放鬆及關節鬆動術鬆動,放鬆脛骨周邊的肌肉及增加腳腕活動度,進一步改善脛骨內側痛的徵狀。除此之外,物理治療師會教導脛骨內側痛的患者進行小腿和腳板肌群的伸展及肌力訓練。


脛骨內側痛必做的5個復康運動
透過合適的復康運動進行小腿和腳板肌群的伸展及肌力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脛骨內側痛。以下是一些脛骨內側痛的復康運動,有助於減輕症狀和促進康復的運動和方法,但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如果您的脛骨內側痛嚴重或持續存在,建議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進一步評估和治療建議。
脛骨內側痛復康運動1: 小腿伸展(Calf Stretch)
脛骨內側痛復康運動2: 比目魚肌伸展(Soleus Stretch)
脛骨內側痛復康運動3: 腳趾伸展(Toe Stretch)
脛骨內側痛復康運動4: 坐姿提踵(Seated Calf Raise)
脛骨內側痛復康運動5: 腳踭下降運動(Eccentric Heel drop)
脛骨內側痛舒緩方法
萬一患上脛骨內側痛,除了減少活動和增加休息時間之外,還可以嘗試透過以下方法舒緩症狀:
1. 如有紅腫熱痛等發炎徵狀,應使用冷敷;沒有的話可以局部熱敷
2. 可以用按摩球或滾筒放鬆小腿及腳板肌肉舒緩脛骨內側痛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