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䄂撕裂(又稱為肩旋轉肌撕裂Rotator Cuff Tear) 患者接受肩䄂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 ) 需要受6 - 9 個月物理治療才能回復正常生活、工作及運動。肩䄂撕裂手術後初期, 物理治理方案專注於促進組織癒合、減少發炎和疼痛,以及保護手術修復。
肩䄂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
目錄
-
肩䄂撕裂手術後 8週 ,肩旋轉肌腱膠原蛋白的排列開始顯示出來。
-
連接肩旋轉肌腱和骨骼的纖維在肩䄂撕裂手術後12週 之前並未顯著出現, 因此手術後至少12週內,應避免對肩旋轉肌腱施加過多的張力。
-
肩䄂撕裂手術後15週 時,肩旋轉肌腱幾乎已經完全癒合到骨骼上, 可以開始增加復康運動強度。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康復時間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一階段
手術後1 - 3 週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 首2星期讓肩關節保持靜止(固定)非常重要, 可以促進肩旋轉肌腱更好地癒合到骨頭。太早開始活動肩關節反而會增加疤痕組織和僵硬。研究顯示,手術 2 週 之後才開始輕微被動關節運動,肩旋轉肌腱癒合情況更好。
1.保護剛修補好的肩旋轉肌腱
2. 減少發炎及疼痛
3. 保持手肘關節、手腕關節及手掌關節活動幅度
4. 續漸增加肩關節被動活動幅度
** 大面積的旋轉肌肌腱撕裂個案, 手術後需要按照醫生指示配戴手臂吊帶6星期以及避免活動肩關節**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手臂吊帶
1.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 患者一般需要24小時配戴手臂吊帶固定肩關節
2. 使用外展固定枕( abduction pillow) 將肩關節外 展30 - 45 度

肩䄂撕裂修補手術後注意事項
1. 首3星期不能主動活動剛完成手術的肩關節
2. 不能使用手術則上肢負重
3. 不能舉手過頭或將手放在背後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手術後2星期開始以下運動
肩關節被動關節運動 (外旋少於20度,前舉少於90度)
Seated Flexion Table Slide
Seated Horizontal Table Side
肩胛肌肉訓練
Standing scapular setting
Scapular Retraction
進階至下一階段的條件
1. 肩袖癒合良好
2. 肩關節被動活動幅度達標(外旋20度,前舉90度,內旋0度)
3.患者能夠主動收緊肩胛及肩膊肌肉
4. 手術後發炎及疼痛受控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二階段
手術後4-6 週
肩䄂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後4至6星期的,首要目標是保護修復位置,減輕腫脹和疼痛,同時維持肩部被動關節活動幅度(PROM)和開始進行輔助運動(active assisted range of motion)以改善肌肉運用。病人仍需佩戴吊帶以確保手臂處於中立旋轉或外展位置,並避免提舉物品或用手支撐體重。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
保護剛修補好的肩旋轉肌腱
-
減輕肩關節腫脹和疼痛
-
維持肩關節被動活動範圍
-
開始進行輔助主動關節運動,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
吊帶使用
-
確保吊帶保持手臂處於中立旋轉位置。
-
使用外展枕頭保持手臂在30-45度外展位置。
-
睡覺時佩戴吊帶以保護肩部。

肩䄂撕裂修補手術後注意事項
-
避免提舉任何物品,以免再次撕裂剛修補好的肩旋轉肌腱
-
避免上肢支撐體重:以免再次撕裂剛修補好的肩旋轉肌腱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1. 繼續原有的被動關節運動: 肩關節外旋少於20度,肩關節前舉少於90度。
2. 開始輔助關節運動 :
shoulder flexion with cane
shoulder External Rotation with cane
3.肩胛肌肉訓練
Row on Physio Ball
Shoulder Extension on Physio Ball
進階條件
-
肩關節被動活動幅度達標: 前舉達90度,外旋達20度,內旋 (IR)達到0度。
-
代償動作: 在輔助主動運動中展示最少的代償動作。
-
疼痛程度維持在4/10以下。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3階段:
手術後7-8週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第三階段,重點在於逐步提升肩關節活動能力並加入主動關節運動(AROM),同時進一步強化肩胛肌肉。此時病人需停止使用吊帶,但仍然不可以提舉重物。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
避免過度刺激癒合中的肩旋轉肌肌腱:
-
減輕腫脹和疼痛
-
逐步增加肩關節被動/輔助主動關節運動幅度 (PROM/AAROM)
-
開始進行肩關節主動活動運動 (AROM),增強肩關節肌力。
-
強化肩胛肌肉的活動和控制。
吊帶使用
-
停止使用吊帶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注意事項
避免提舉超過10磅(約4.5公斤)的重物。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增加肩關節輔助關節被動運動幅度 ( 前舉少於120度)
Seated Shoulder Elevation with Cane
Inlcined Table Slide
Ball Roll On Wall
增加肩關節輔助關節被動運動幅度 (AAROM):
Supine Flexion
Supine Punch
使用阻力帶訓練肩胛肌肉
Resistance Band Seat Row
Serratus Punch
Robbery
使用阻力帶訓練二頭肌及三頭肌
Resistance Band Biceps Curl
Resistance Band Triceps Press Down
進階條件
-
肩關節被動活動範圍 (PROM):
-
前舉120度,外旋 (ER) 和內旋 (IR)達到30度。
-
進行主動運動時,動作品質良好。
-
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維持在4/10以下。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四階段
手術後9-10 星期: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第四階段, 物理治療著重於提升肩關節動態穩定性及肩胛肌肉力量,逐步回歸日常功能性活動。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
避免過度刺激癒合組織
-
逐步增加肩關節被動/輔助主動/主動活動範圍 (PROM/AAROM/AROM)、
-
增強肩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性和控制力。
-
提升肩胛周圍肌肉力量
-
逐步恢復日常活動和運動。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注意事項
避免提舉超過10磅(約4.5公斤)的重物。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肩關節主動運動
Supine Forward Flexion
Seated Flexion
肩胛肌肉強化
Serratus Push Up On Knee
Resistance Band Forward Punch
進階條件
-
肩關節被動活動幅度達標 :前舉155度,外旋 (ER) 和內旋 (IR)達到45度, 90度外展時外旋 (ER)達到60度。
-
肩部主動活動幅度達標 : 達到抬舉120度。
-
代償動作: 在主動運動時無代償動作。
-
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維持在2/10以下。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五階段
手術後11-12 星期: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第五階段(手術後11至12週)以全面恢復肩關節活動範圍及增強上肢功能為目標,加入更多肩關節伸展運動。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
恢復肩關節完整的被動和主動活動幅度
-
增強上肢功能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肩關節伸展運動
External rotation (90 degrees abduction)
IR behind back with towel
Sleeper Stretch
Hands Behind Head
Sidelying Horizontal Adduction
Door Stretch
Triceps Stretch
進階條件
-
肩關節被動活動幅度達標 :前舉155度。外旋 (ER) 和內旋 (IR): 達到45度,90度外展時外旋 (ER)達到60度。
-
肩關節主動活動幅度達標 :前舉120度。
-
在主動運動中無代償動作。
-
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維持在2/10以下。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六階段
手術後13- 16 週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第六階段(手術後13至16週)開始進行肩旋轉肌群強化及動作控制訓練,幫助病人提升肩部穩定性和力量,為日後高強度活動做好準備。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
維持無痛活動範圍
-
開始肩旋轉肌群強化訓練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肩旋轉肌強化
Standing External Rotation with Resistance Band
Standing Internal Rotation with Resistance Band
肩胛肌肉強化
Standing T Exercise
Resistance Band Dynamic Hug
進階條件
醫生批准並滿足以下所有里程碑條件:
-
達到無痛且完整的肩關節被動及主動活動幅度。
-
外旋/內旋力量: 達到未受影響手臂的85%或以上。
-
外旋/內旋比率: 達到60%或以上。
-
肩部無撞擊或不穩定性問題。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第七階段
手術後16- 24 週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Rotator Cuff Repair)第七階段(術後4至6個月)是早期回歸運動期,病人將逐步恢復高強度工作或運動活動,同時確保肩部功能穩定和無痛。整個康復過程需要病人耐心配合,並與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密切合作,以確保安全和順利地回歸正常生活。
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目標
-
確保肩關節活動幅度完整而且無痛
-
進一步加強肩關節力量
-
根據個人情況逐步恢復高強度的運動或工作任務。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肩旋轉肌強化
Standing External Rotation at 90 with Resistance Band
Standing Internal Rotation at 90 with Resistance Band
常見肩袖撕裂修補手術後物理治療運動
肩旋轉肌強化
PNF D1 Diagonal Lift with Resistance Band
Wall Slide with Resistance Band
重投運動
-
對於休閒或競技運動員: 回歸運動的決策應個性化,並基於以下因素:
-
上肢的需求程度: 根據運動對上肢的要求評估。
-
接觸性 vs 非接觸性運動: 根據運動類型評估風險。
-
參與頻率: 根據運動的頻率和強度調整。
-
-
建議與主刀醫生密切討論: 在進入回歸運動康復計劃前,建議與醫生詳細討論,以確保安全性和適切性。
此階段旨在幫助病人安全且有效地回歸運動或高強度工作,同時確保肩部的功能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Sgroi TA, Cilenti M. Rotator cuff repai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concepts.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18 Mar;11(1):86-91. doi: 10.1007/s12178-018-9462-7. PMID: 29399735; PMCID: PMC5825343.
Ezell DJ, Malcarney HL. Rotator cuff repair rehabilitation considerations and respective guidelines: a narrative review. JSES Rev Rep Tech. 2021 May 13;1(3):179-185. doi: 10.1016/j.xrrt.2021.04.009. PMID: 37588949; PMCID: PMC1042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