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袖撕裂成因及治療方法
肩袖撕裂會自己好嗎?
肩袖撕裂一定要做手術嗎?
目錄
適合肩䄂撕裂保守治療的患者
肩袖撕裂(肩旋轉肌腱撕裂)治療方案取決於撕裂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患者的症狀及其功能需求。以下兩類患者應優先考慮保守治療。
第一類適合保守治療的患者
肩袖肌腱勞損(roator cuff tendinopathy)、肩袖部份撕裂(partial thickness tear)或輕微急性或慢性肩袖完全撕裂(full-thickness tear)(撕裂寬度少於1-1.5cm)患者,應優先考慮接受保守治療。
研究指出輕微肩袖完全撕裂和肩袖部分撕裂的惡化速度較慢,因此可以選擇保守治療,而不必急於接受肩䄂修補手術。雖然肩袖部分撕裂未必會完全癒合,但保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功能,且撕裂程度惡化的風險較低。
有研究追蹤了30個無症狀的肩䄂部分撕裂患者,兩年後發現
1. 保持無症狀的患者撕裂沒有惡化
2. 而出現症狀的患者中有40%惡化肩䄂為完全撕裂。
3. 疼痛加劇是肩䄂撕裂惡化的警號,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查,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肩䄂撕裂修補手術。
另一項研究發現,有症狀的肩䄂部分撕裂中,只有10%會惡化,而有症狀的全厚度撕裂則有50%的惡化風險。此外,輕微肩䄂全厚度撕裂(小於1-1.5厘米)的患者,即使年輕,也可以考慮保守治療,因為只有25%的撕裂會惡化。
總括而言以下六種情況應優先選擇保守治療:
1. 部分撕裂:
-
小型或不完全的撕裂,未顯著影響肩部功能。
-
撕裂未引起嚴重疼痛或無力。
2. 輕微症狀:
-
輕度至中度疼痛,不影響日常活動。
-
患者能夠忍受症狀,且功能未受到顯著限制。
3. 年紀較大、活動量較少的患者:
-
對功能需求較低的患者,例如退休人士或較少體力活動的人。
-
年紀較大且有其他健康問題,手術風險較高的患者。
4. 無顯著功能障礙:
-
能夠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動,無重大限制。
-
患者能夠調整生活方式,避免加重傷勢。
5. 影像檢查結果:
-
影像檢查(如MRI或超聲波)顯示肩䄂撕裂程度小
6. 無肌肉萎縮或肌腱回縮:
-
影像檢查未顯示顯著的肌肉萎縮或肌腱回縮。
適合肩䄂撕裂修補手術的患者
對於年齡在65歲以下,且患有急性或慢性肩袖全層撕裂(大於1-1.5厘米)的患者應及早接受肩䄂修補手術。這是因為保守治療存在較高的不可逆轉風險,而肩䄂修補手術的成功率相對較高,尤其是對於年輕且活躍的患者。
肩䄂修補手術的適應症
-
急性撕裂:因外傷導致的急性肩袖撕裂,特別是在年輕且活躍的患者中,手術修復通常是首選治療方案。早期手術可有效恢復肩部功能,避免長期功能喪失。
-
大於1.5厘米的撕裂:此類撕裂具有較高的惡化風險,撕裂範圍可能擴大,肩袖肌肉和肌腱的質量也可能下降,導致未來手術修復更加困難。
-
年輕患者:40歲以下的患者,尤其是因外傷導致全層撕裂者,手術修復後通常效果良好。
研究支持
-
撕裂惡化風險:研究表明,有症狀的肩䄂全層撕裂在有顯著的惡化風險。例如:
-
在29個月內,49%的患者撕裂範圍擴大超過5毫米。
-
在24個月的內,52%的患者撕裂範圍擴大,且18個月後惡化風險更高(50%)。
-
1. 完全撕裂:
-
肩袖肌腱完全斷裂,導致嚴重疼痛或無法正常活動
2. 部分撕裂但有惡化風險:
-
撕裂情況較大,或者有可能變得更嚴重,特別是在年輕患者中。
3. 非手術治療無效:
-
經過6到12個月的保守治療(如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或注射)後,仍然感到明顯疼痛、無力或活動受限。
4. 急性受傷導致的撕裂:
-
例如跌倒或提重物造成的撕裂,特別是對於需要經常使用肩膀的活躍人士。
5. 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
-
無法完成日常動作,例如舉高手臂、拿東西或穿衣服。
-
嚴重影響工作、運動或興趣愛好。
6. MRI或超聲波檢查顯示肌肉萎縮或肌腱回縮:
-
檢查發現肩膀肌肉萎縮或肌腱回縮,如果不及時進行肩䄂修補手術,撕裂可能惡化。
7. 年輕或活躍人士:
-
60歲以下且經常活動或需要肩膀用力的人(如運動員、體力勞動者),早期做手術效果更好。
8. 肩膀不穩定或經常脫位:
-
肩膀不穩或經常脫位,並伴有肩袖撕裂。
總括而言以下是考慮接受肩袖撕裂修補手術的8個主要情況:
Vivek Pandey, W. Jaap Willems, Rotator cuff tear: A detailed updat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Volume 2, Issue 1,2015, Pages 1-14,